中国软件行业的未来到底是什么?很多人士都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人认为做软件外包,也有人认为作嵌入式软件,也有人认为应该细化行业作行业软件,特别是最 近有人撰文大肆鼓吹中国软件的未来就是做行业软件,而且还特别指出几家在中国政府、金融、电信行业比较活跃的IT公司的成功案例,但是我们有这样的疑问, 这些公司除了能在中国特色的某些行业里靠中国特色、政府攻关做些集成项目之外,他们是否还具有潜力能健康成长并走向世界成为伟大的软件公司呢?
观点三、小农意识、小富即安的思想是行业软件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对于有关人士所鼓吹的大力发展行业软件,我分析它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小农意识、 小富即安的思想在作怪,一边在喊着口号要把中国软件行业搞上去,一边放不下“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既得利益,换句话说很多号称软件公司经营的根本就不是软 件,而是本土特色的集成服务,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因为背靠行业客户入门比较容易,很快也能见到经济效益,常言道眼光决定高度。讲到这里,使我想起在 不久前我参加一个行业内较著名的颁奖大会,主持人希望我们这些获奖企业的负责人讲讲心里话,并展望一下中国软件企业的未来,我记得一位在行业内有些影响力 的软件公司负责人说:“我们的企业主要是为一些比较大的企业做服务,我认为只要把他们的服务做好就行了,至于其它我们不提倡那些好高骛远的不切实际的目 标……”这番话与小富即安有何不同?当我们在探讨中国软件行业的未来时,他居然认为把自己公司的命运绑在几个大的行业客户就以为高枕无忧了。大家都知道目 前全球范围(特别是美国)的金融危机使得很多金融机构的IT预算大幅削减,那些完全靠为他们服务的公司的日子肯定很难了,在中国如果你的客户是三鹿奶粉这 样的企业你还能高枕无忧吗?当生存都存在问题时还能想着打造核心竞争力然后走向世界吗?口号而已。
观点四、各自为政的行业软件无法成就规模,是中国软件公司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原因
中国软件搞不好难道不是这种小农意识在作怪?这种小农意识也表现在有些有资本 途径的公司依靠收购不同行业的软件开发商的简单加法行为来扩张,这些做法对于中国的软件行业不会有什么帮助,对于自身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公司也没 什么帮助,因为收购前的软件公司彼此是各自为政的,收购之后产品也是无法整合到统一的平台形成规模效应。这种小农意识驱使下的行业软件的众生相就是一盘散 沙、五花八门、重复建设、各自为政、恶性竞争,而且大家基本上都是在使用国外的少数的几家基础开发工具,然后运行在国外的系统平台上。一方面本土的行业软 件开发商为了终端客户打得你死我活,一方面是国外的开发工具、系统平台供应商渔翁得利。这些行业开发商所开发的产品不能互通有无,不能彼此兼容。这就是问 题的所在,这样的结果既不能形成规模市场,也不会成长出一个标准的产品平台,当然成长为像Oracle、SAP这样的跨国公司更是痴人说梦。
观点五、开源ERP平台软件加上ISV开发的彼此兼容的组件模块才是中国软件的未来
那么中国软件行业的未来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利用开源模式发展开源ERP平台软 件,利用开源模式激励ISV开发基于开源ERP平台软件的彼此兼容的组件模块,利用开源模式允许用户可以免费使用的特性,实现低成本普及中国企业信息化并 刺激扩大内需市场的目的,利用强大的内需市场哺育出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质量优势的ERP平台厂商和广大的ISV直到中国软件整个阵营走向世界市场。
观点六、中国需要ERP平台软件厂商
为什么说开源模式能发展出平台软件厂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必须先回答另 外一个问题,中国是否需要平台软件厂商?我的回答很明确:中国非常需要ERP平台软件厂商!就像刚才提到的,完全依赖于某个或某几个行业的软件公司是不能 走向国际市场的,更不可能成长为类似Oracle、SAP这样的软件公司,ERP平台软件本身就是核心技术的承载体,像ERP软件这样要服务于千千万万企 业的复杂的系统,如果长期依赖国外的核心技术是多么的可怕。既然是我们需要的,我们必须开发出来,但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做自主知识产权的平台软件在 中国现阶段很艰难,艰难的程度吓倒了无数曾经苦学软件十几载甚至留洋海归的所谓软件精英,这些精英甚至最后都放弃了软件事业转而做游戏、做投资、做餐饮。 这是现实,我在很多场合说过我们所处的IT行业,计算机芯片被西方列强垄断,操作系统被西方列强垄断,数据库被西方列强垄断,开发工具被西方列强垄断,中 间件被西方列强垄断,那么留给本土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少呢?即使ERP应用软件在中国也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如果ERP软件的机会我们都抓不住,不讲创新,不 积累核心技术,那么将来我们的后代怎么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对吗?即使有铁血精神,即使有亮剑精神,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 方法论,那也只能是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盲动冒进,两年前大喊做中国的微软口号的麒麟操作系统不也以丑闻而草草收场了吗?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创新,如何抓住机会?